张汉松: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   张汉松
2022年8月25日  昆明
一、为什么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全球农村供水发展情况   
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减少威胁和促进健康生活》:
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之一。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人人享有清洁饮用水和健康的卫生设施。获得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最基本需求。 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以前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到2030年,人人都能公平获得安全和可负担的饮用水。  1990-2015年,全球使用改善的饮用水源人口比例由76%上升至91%。 2015-2020年,使用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的人口从70%增加到74%;拥有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的人口增加到54%。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6:人人享有清洁饮用水和健康的卫生设施。获得安全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是人类健康和福祉的最基本需求。
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以前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到2030年,人人都能公平获得安全和可负担的饮用水。 
1990-2015年,全球使用改善的饮用水源人口比例由76%上升至91%。
2015-2020年,使用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的人口从70%增加到74%;拥有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的人口增加到54%。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17年底,全球饮用水有基本保障人口为90%(农村81%),其中64%人口(农村40%)实现管道供水(自来水)。各国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管道供水比例超过95%,欠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均在60%以下。
(二)我国农村供水发展水平
总体上,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已经超过75%的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还比较低。目前发达国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其中27个发达国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规模化不够、城乡标准不统一。目前发达国家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比例高、城乡供水协调发展。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要求
关于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要求
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以县域为整体,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健全有利于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全国“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
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完善农村供水设施,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提高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
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以县域为单元,统筹规划城乡供水工程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建设,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和规模化发展。
全国“十四五”规划:区域布局
东部地区。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重点发展规模化供水,形成以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供水为辅、分散供水为补充的农村供水工程格局。
中部地区。充分利用大水源,优化农村供水工程布局,推进规模化工程建设和管理,提升水质保障水平。加快对老旧供水工程与管网更新改造,提升供水保证率。
西部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农村供水成果,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基础上,开展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建设和改造,强化防冻措施和应急供水保障,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城乡供水一体化定义
城乡供水一体化 实施城乡供水资源整合,对城市和农村供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以城市水厂为主的规模化供水格局,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中国水利百科全书》
《福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导则》(2022年3月):
城乡供水一体化  以区域为单元,统一规划、统筹建设,以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为主、小型集中供水为辅的城乡供水体系,实现城乡同质同服务的供水保障模式。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现状与需求
江西:
“十一五”期间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2020年提出了全省全面推行新时代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广大农村地区居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十四五”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是重点。
安徽:
规划“十四五”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95 处。
皖北地区依托调水工程进行跨区域调水,建设取水设施、输水管、地表水厂、配水干管等骨干供水工程,到2025 年底前,完成城乡供水地下水源替换。
江淮丘陵区,有条件的开展大型河湖地表水源置换中小型地表水源的取水工程建设,发展城乡一体供水。
沿江圩区,主要以发展城乡一体供水为主。
河北:
“十三五”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和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全力开展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推进了受水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已在61个县(市、区)实施江水置换工程,受益人口达到1354万。“十四五”五年间计划投资300多 亿元,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河南:
“十四五”提出四化:供水工程规模化、供水建管市场化、饮用水源地表化、城乡供水一体化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引黄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通过水源置换,重点解决沿黄河和海河流域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水源水质不稳定问题。
山东:
坚持“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目标:“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平原区,大力推行“一县一网”或“一县两网”供水;在山丘区,以水库或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依托,推行“一流域一网”的供水。规划到2025年,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覆盖比例大于85%,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70%。
湖南:
“十四五”整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县20个,工程投资90亿元。重点在环洞庭湖片区、湘西片区和长株潭片区。
陕西:
“十四五” 新建和改扩建城乡一体化工程(农村部分)97处、万人工程195处。设计供水能力60.42万m3/d;覆盖农村人口560万人。重点在关中地区,51个县(市、区)。利用石头河等骨干蓄水工程作为城乡供水水源,通过引调水设施建设、延伸管网覆盖,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新疆:
“十四五”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规划70处,其中新建工程37处,改扩建工程33处;设计供水规模总覆盖人口1002.2万人。
宁夏:
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以泾河水和当地地下水为补充水源,以重点供水工程为依托,全区形成8大供水片区。静态总投资195亿元。
 福建省:“十四五”利用地方专项债券推进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
 总投资约为537亿元。按照规划,工程建设投资407亿元,包括建设水源、水厂和管网等,提升供水保障水平;水务资产并购整合,并购县  级城区 经营性水务净资产约130亿元。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县(市)城乡供水一个部门管理
城乡供水管理体制现状
水利部职责:
指导水利行业供水和乡镇供水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职责:
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等工作。
省水利厅职责:
组织协调乡镇供水工作;指导农村饮水工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职责:
指导城市供水、节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工作。
市县水利局职责:
负责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市县城管局职责:
负责城市供水、节水、排水等公用事业监督管理和行业指导。
管理体制改革趋势
中央和省级职责不变;
市县政府确定城乡供水主管部门:
水利局 或城管局
水利局主管优势:
有利于实现从水源、水厂到管网
一体化管理
城管局主管优势:
供水管理技术力量强
发达国家农村供水发展经验启示
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城乡供水1个部门管理。核心是统一标准。
长期保持稳定的投入。对中小工程财政重点支持。如日本对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中小供水工程的预算实行满额拨付。
高标准建设,重点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
高度重视城乡供水立法工作
建立了良性水价机制
高度重视水源保护
建立和完善用水户参与机制
(二)通过立法促进城乡供水健康发展
《农村供水条例》(制定中)
国家层面正在推动出台《农村供水条例》
从法制层面对城乡供水部门职责、机构设置、供水管理、用水管理、供水安全、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明晰政府、市场、供水单位、用水户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解决农村供水发展过程中出现、而且仅靠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为农村供水事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三)城乡供水建设与管理标准逐步统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农村万人以下工程的14项水质指标进行了放宽。
GB 5749-2022规定:小型集中式和分数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技术受限时
菌落总数        500MPN/mL或500CFU/mL
 氟化物          1.2mg/L
硝酸盐(以N计) 20mG/L
浑浊度           3NTU
用水量
我国农村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约50-120L;城市为179.4L
根据欧盟2011-2013年饮用水质量数据:欧洲人均家庭用水量(即用于饮用、烹饪、个人洗涤、家居和衣服清洁、卫生、浇灌花园等用途的水量)为144L。 
日本生活用水每人每日约为283升
台湾地区其中生活用水每人每日水量约为177 升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9)对一定规模工程的水质净化工艺和参数参考《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进行了修订,以保证水厂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如V型滤池、超滤膜在农村供水得到应用,但亟需开发适宜农村供水的净化技术设备。
例如:9.5  絮凝、沉淀和澄清
折板絮凝时间,由“8min~15min”改为“15min~20min”
斜管沉淀区的液面负荷,由“5.0m3/(m2·h)~9.0m3/(m2·h)”改为“5.0 m3/(m2·h)~6.0m3/(m2·h)”
用水定额                            《福建导则》
二是依据《福建省行业用水定额》(DB 35/T772-2018)中对农村居民(90-150L/人?d)和城市居民(120-180L /人?d )的生活用水定额提出定 额选取范围。应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节水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
水源保证率
强制要求以地表水为水源时,供水工程设计枯水流量年保证率和设计枯水位保证率不应低于95%,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
《福建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运行管理规程》
结合福建省城乡供水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工程规范化管理的要求,提出了目视化管理、水质风险管理、6S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等新理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城乡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三、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四)省级水投公司在城乡供水领域日益活跃
城乡供水既有公共产品属性,也有市场商品属性。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应当坚持“两手发力”,要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国企是履行地方政府行政指令的最佳主体。
福建省提出“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国有控股、集约经营”,通过实施全域供水一体化、供水产业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
(五)融资模式创新与EPC等推动高质量发展
福建: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以市县为单元打捆城乡供水项目,创新实行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形成“政府投入项目资本金30%、专项债券和银行贷款70%”的融资机制。
工程建设多采用EPC或EPC+O模式: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六)全域覆盖、专业运维确保城乡饮水安全
构建“全域覆盖,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城乡供水三级运维管护体系。
农村水价不到位,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
财政补贴工程的维修养护:中西部地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给予适当补助。要求地方财政对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给予补贴。
(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监管和工程运维水平
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以县域为单元,健全完善“水利部、省、市、县”四级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水量、水质、水压等关键参数在线监测和水泵机组、净化消毒等主要供水设施设备实时监控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建设。
推广智能水表、远程缴费,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供水成本。
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智慧供水系统建设,开展供水全面感知、实时传输、数据分析和智慧应用系统建设,提高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
推进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促进城乡供水现代化
充分利用数据集成、自动控制、在线监控、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城乡供水工程“运行自动化、监测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移动化”的供水服务管理,实现城乡供水工程实时监控、监测、预警,全面支撑城乡供水行业监管和运行管理。
推动供水行业转理念、促管理、强监管、优服务,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水平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