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领域:2024新晋国家杰青、优青汇总

张淑娟,博士,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相继于香港大学(HKU)、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美国Clemson University从事环境功能材料和水污染控制化学研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功能材料和高级氧化还原技术,提出并系统研究了基于小分子双酮的水污染控制化学。从光致吸附、光致降解、酶促转化和混凝沉淀等多个方面研究了小分子双酮在界面过程和化学转化中对电子和能量转移的调控作用,初步揭示了小分子双酮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潜力和科学内涵。

帅李,福建农林大学教授,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随后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2019年任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2019年通过国家海外重大人才计划引进回国工作。

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探索将生物质转化为可持续的生物基能源和材料。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木质素阻聚策略和木质素自交联理论,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Science、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先后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蒋瑀霁,福建农林大学教授,202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2024年入职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从事土壤多级生物网络构建与耕地地力培育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前瞻战略科技先导专项(A类)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迄今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ISME Journal、Microbiome、Trends in Microbiology和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冯炼,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水环境遥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珠江青年学者,获得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李小文遥感科学奖,中国十大新锐科技人物等荣誉,2022、2023年连续入选中国海洋湖沼十大科技进展。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其它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其中一半以上刊登在Nature、Nature Geoscience、Nature Water、Nature Communications、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Google Scholar引用>6200次(H-index:44)。担任《遥感学报》、《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Frontiers in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in Earth System Sciences》等多份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副主编或客座编辑。研究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路透社、ScienceDaily等几十家国内外知名媒体与科技组织广泛报道。

袁宪正,男,山东青岛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废水/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效应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2011年、2014年、2017年、2019年分别获批青年、面上、面上、基金委-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发表SCI学术论文35篇

马瑞教授,1979年生,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学研究。她面向解决国家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针对溶质/污染物在地质介质系统中的复杂运移行为难观测和预测的难题,致力解决非均质地质介质影响下水流—溶质反应和迁移多过程耦合与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复杂地质介质性质时空分布的热示踪与参数反演技术,提高地质介质非均质性的刻画精度;突破了经典溶质迁移理论在非均质介质中失效的困境,提出了双流速通道控制理论;并基于此研发了国际引领性的水流—溶质迁移—多组分地球化学反应耦合新模型,研发模型被扩展集成至国际水文地质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标准模拟软件中。攻克了非均质含水系统中溶质复杂迁移行为难模拟和预测的难题,提升了对地下水中溶质迁移与归趋的认知能力,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负责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官方SCI刊物Hydrogeology Journal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