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发文,进一步抑制水资源消耗较大企业!这些水处理技术将“大爆发”

这两天,你一定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条政策新闻。


财政部、税务总局、水利部印发《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


该《办法》之所以能引起同行们的强烈关注,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水资源税收入全部归属地方,适当增加地方自主财力,调动地方政府在环保水处理上的积极性;


二是水资源消耗较大、粗放式发展的企业将会被进一步抑制,这是改革导向所在,是环企机遇所在。



图片

顶层政策支持!推动废水循环利用“上台阶见实效”


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的目的之一就是鼓励企业通过节水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事实上,如果你稍加关注就会发现,“废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可谓是“热词”,频繁出现在各个政策文件中——


◎ 2020年,国家发改委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框架,水处理行业打开全新成长空间


◎ 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


水环境治理中,生产高价值再生水核心难点在于工业废水。


◎ 2021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提出以六类典型工业行业为重点,部署七项关键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描绘了清晰的线路图。


◎ 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印发《关于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着手梳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典型应用场景


◎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编制全新《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加快先进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工业用水效率。


◎ 来到2024年,与政策配套的支持体系也更健全,包括法律法规、价格机制、财税资金、科技支撑等方面的配套体系支持,为资源循环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揽子政策动作“环环相扣”,推动落实。我们有理由信未来污废水循环利用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水处理行业仍然拥有一定增量空间。



图片

跨越技术、资金“两座大山”,废水循环利用堵点在哪?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总体上取得积极进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3%以上。


但要如何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迈上更高台阶?或许还应在技术、标准、机制上协同发力,加大财政资金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广大企业参与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积极性。


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仍有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与废水循环利用率发展并不匹配,缺资金、缺技术成为制约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主要因素。


1、部分企业面临“循环不经济”难题,废水循环利用意识薄弱


“循环经济”的本意是“循环”且“经济”的,然而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有些企业、行业、园区甚至区域却面临着“循环不经济”的问题,即“线性用水合算,循环用水吃亏”。


也正因如此,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引起重视, 更多的是满足工业废水达标排放要求。


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生产规模较小以及流动资金相对短缺等原因,缺乏专业人员关注工业废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大型企业则为了降低在处理工业废水方面的成本而未考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从而降低企业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效率。


某印染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水圈,循环用水模式将节水治污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对系统的生产流程及其技术工艺、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将迫使系统进行大量的技术、固定资本等方面的初始投资,对大多数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一笔巨额的“沉没成本”。


简单点来说,就是“循环”使工业用水系统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系统“利润”受损,但企业又得不到足够的补偿,故发展工业循环用水的动力不足。


2、废水循环利用方法选择不得当,处理工艺不合适


“循环不经济”一部分因素要归结为技术因素。


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处理是一种复杂、综合性的先进系统,不是单一的技术和方法。大多数工业企业对工业废水的循环利用处理技术和工艺不甚了解, 已经实施的工程在实际中也遇到运行不稳定等问题, 很多的技术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同样的技术和工艺并不适用于所有种类的工业企业。比如,电子工业企业采用的多是金属回收技术以及反渗透技术等;建筑工业企业则多用生物制剂增效法来处理工业废水。


正因如此,有专家学者分析认为,在水处理行业朝资源化趋势发展的背景下,对水处理企业的污水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技术、“零排放”技术等要求日益提高,行业内一批实力较低、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或将逐步被淘汰,集中度有望提升。


图片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公司+职位,方便我们互相认识



图片

水处理回用技术方案选择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议


钢铁工业历来就是耗水大户,其整个生产过程都与水密不可分,从选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各工序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


下面,将结合业内同行的经验与洞见,以钢铁工业为例,聊一聊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方案选择及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议。


1、废水处理回用技术方案的原则与要求:


◎ 钢铁企业绝大部分的工艺排水适用于物理方法。悬浮物、油等是外排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水体硬度较高,肉眼观察为色度高、浊度较大;但这些废水一般BOD/COD比值较低,可生化性较差,可不考虑生化处理工艺。绝大多数都适用于物理方法进行处理,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调整pH和过滤等的物理一化学水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


◎ 钢铁企业部分工序排水也有其个性特点。特别是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冷轧酸洗工序普遍采用,排水中酸性离子居多。乳化液、碱油废水等尽管数量不大,但混入其它水体后难于处置,必须建设独立的处理设施,采用特殊的工艺路线加以处置,应根据各厂污水水质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与增减。


◎ 取用水的水质平衡是基础,如水温、悬浮物等,特别是必须对盐分进行综合平衡,只有在盐平衡的基础上才能谈及水量平衡。


◎ 要根据污水水质选用降低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的处理工艺以及过滤、杀菌等处理技术,使深度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回用作为生产补充水。


◎ 必须考虑水质整体平衡的关键因素,防止水中盐类富集,以在全厂或区域大循环水系统中保持水的高重复利用率,污水回用方案要选择是否设置除盐水系统或设施。


◎ 根据废水特性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在综合处理工艺中需投加高效的水稳药剂。常用的水处理药剂虽然保证了用水设施的效果,但亦对循环水水体产生了污染,增加了离子浓度及总盐分。


 全自动污水水质分析和控制系统是有效降低水量消耗和药剂消耗,提高水质的重要手段。综合污水处理厂必须实行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定期检查、自动检测。


◎ 关注反渗透应用后的排水问题,由于含盐量很大,直接排放的污染程度将远大于低浓度污水造成的危害。


2、废水循环利用重点工艺和技术


 钢铁行业常用节水技术和措施:高炉干法除尘技术、干熄焦技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高炉渣粒化技术、钢渣滚简法液态处理技术和钢渣风淬技术、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等。


 废水分质处理技术:对特征污染物含量较高的焦化废水(COD、氨氮)、轧制废水(含油、含酸、含重金属尘泥)进行分别处置与高盐水膜法水处理技术等,是提高全系统水质的有效手段。


 冷却工艺的应用:高效空冷技术(适用于干燥和严重缺水地区)替换常规开式冷却、加热炉汽化冷却技术替换常规的低温水循环冷却、节水喷雾型冷却塔等。


 反渗透废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生产排水大部分为小区域循环水的排污水及车间生产废水处理排水,含盐量相对较高,若只经过简易处理均不能直接回用于其原用水系统,这部分排水由于回用使用面窄,不能充分运用,部分水必须外排。只有通过反渗透处理技术,才能降低回用水的含盐量,使回用水水质恢复到工业新水水质指标,取代工业新水,真正达到回用目的;同时由于采用反渗透技术后使盐分进一步浓缩,需外排浓盐水水量大幅度减小,通过在原料场洒水、高炉冲渣、炼钢渣场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序进行利用,可以基本实现高浓度含盐废水的综合利用。


 废水“零排放”技术:化工行业中的氯碱企业多采用将盐水打回一次盐水池来达到废水零排放,还有一些是将盐水再次经反渗透装置浓缩,减少浓盐水量,再采用蒸发结晶回收凝结水来达到废水零排放,水体中的盐分最终被固化排出。这一技术包括预处理软化技术、反渗透浓缩技术深度处理、蒸发结晶技术等。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结合以上两方面,某钢铁企业提出了7项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实现废水处理回用的三级保障体系:第一级,各主要生产工序的水均建有废水初级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工序废水处理复用;第二级,工序废水需要进一步处理的集中到区域处理系统;第三级,以最终污水处理厂作为最终处理系统对全公司各工序及区域外排废水集中后处理。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轧钢废水处理系列、冶炼废水处理系列和生活污水处理系列。


 分质供排水、分质处理的管网改造:整个供水管网将实现水源管网、工业新水管网、浊环水管网、除盐水管网、浓盐水管网分别设置,独立运行。排水管网分为生活排水管网,生产排水管网,雨退水管网。


◎ 焦化废水采用可靠处理工艺,出水可稳定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并全部回用,实现了焦化废水零排放。冷轧酸洗工序漂洗、冲洗产生的含酸废水配套了中和站十二级反渗透除盐再生系统,循序去除了含酸废水的污染和解决中和站出水盐分较多的难题。


 各生产工序内部、厂内、厂际、多级用水循环,根据水质要求串级使用,提高水循环的浓缩倍数,实现水资源消耗减量化,减少循环系统的工业废水排放。


◎ 采用水质稳定处理技术,对循环水进行水质稳定处理和旁滤处理,减少系统排污的水量和新水补充量。


◎ 建设工业废水零排放工程,对废水深度处理产生的浓盐水进行再浓缩和蒸馏,生产的富余蒸汽并入全厂蒸汽管网利用,产生的固态盐装袋储存,做厂区及周边地区融雪剂使用,真正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

 

作品来源:环保水圈

素材参考:生态环境部、澎湃新闻、水利部、资源节约与环保、网络等

免责声明:整理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