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中央环保督察集中通报:多地污水治理典型案例,涉及多家上市公司

违规取卤水1.26亿立方米,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大量养殖尾水直排入海形成“黑色污染带”,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长期漠视养殖塘清退还湿工作,以虚假台账应付现场检查......12月1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5个典型案例,披露福建、河南、海南、甘肃、青海5省部分地区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问题,其中还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环保水圈》通过梳理发现,此次督察组通报的案例大部分都与“水”有关,其中与污水治理有关的内容则重点聚焦在养殖尾水污染、工业废液排放场违规占地和渗漏以及“流域-海域”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海口无机氮超标28倍,海面形成黑色污染带福建、海南两省养殖塘大量养殖尾水直排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海南省、福建省均存在统筹海水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力问题。◎福建省漳州市禁养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仍有上千亩养殖池塘未清退,大量养殖尾水通过溪流直排入海,在海面上形成黑色污染带,对周边海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

2023年11月26日,督察组现场督察使用无人机拍摄,漳浦县将军湾沿岸密集分布提水式海水养殖场,大量养殖尾水通过溪流直排入海,在海面上形成黑色污染带(图源:中国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深土镇赤湖旧溪入海口化学需氧量49.6毫克/升、无机氮14.6毫克/升,分别超过《海水水质标准》四类海水水质标准9倍、28倍;赤湖镇赤兰溪入海口化学需氧量21.6毫克/升、无机氮3.09毫克/升,分别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3倍、5倍。◎海南省临高县彩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有约400亩养殖塘,地方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长期漠视此问题,未制定整治方案,未开展清退还湿工作。文昌市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养殖塘清退工作缓慢,大量养殖塘排污口设在保护区缓冲区,养殖尾水直排红树林,其中文昌市红树林八门湾片区海水水质从2020年的二类恶化至2021年的劣四类,并一直没有改善,严重威胁该区域红树林生境。

2023年11月22日,督察组现场督察使用无人机拍摄,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量养殖塘取排水设施导致海滩被严重扰动侵蚀,沟壑密布,触目惊心(图源:中国环境)督查组下沉青海省则发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长期违法占地约2.5万亩;昆仑碱业的蒸氨废液排放场西侧坝体2019年以来出现明显渗漏,对相邻的柴达木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威胁;青海五彩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违法占用裸地9599亩。

2023年9月,督察组暗查发现,青海发投碱业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蒸氨废液排放场长期违法占地约2.5万亩(图源:中国环境)其中,青海发投碱业公司系上市公司中盐化工(600328)全资子公司,中盐青海昆仑碱业公司系中盐化工控股子公司(持股51%),青海五彩碱业公司系上市公司三友化工(600409)控股子公司(持股51.0067%)。此外,在曝光的典型案例中,甘肃省张掖市长期违规取用黑河水和地下水,河南省三门峡市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等问题也被督察组公开点名。值得一提的是,此轮曝光的5省份中,河南、甘肃、青海3省均处于黄河流域流经省份,福建、海南又是两个沿海省份。从流域到海域,督察组以这5省为开端,《环保水圈》由此猜测,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的的确确成为了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的“重点关注对象”。

入海河流总氮超标、工业园区违规排污“流域-海域”水质污染问题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从以往情况看,前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开始反馈有关“流域-海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指出,福建省2013年以来,连江县近海海域规划区外近海超规划养殖达15714.7公顷,且无证养殖问题突出,造成养殖区水质下降;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未按要求编制出台海水养殖规划,未在重点河湖及近岸海域划定限制养殖区,全省海水养殖无序发展。第二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江苏省沿江城市生活污水入河入江问题较为突出,少数企业非法排污入江,太湖总磷浓度仍远高于藻类生长阈值,蓝藻水华居高不下;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尾闾工程作为全市污水外排入黄的最大排污口,规划建设的13个重点工程项目有5个未完成,长期超量、超标排污,使得二道沙河入黄口断面水质长期为劣V类。海水养殖无序发展、入河排污源整治不力、近海海域水质恶化......不难看出,“流域-海域”污染问题已经上升为水环境问题中的主要矛盾之一,而造成该问题的存在,和畜禽养殖直排有关,和工业违规排污有关,和生活污水入河入江有关,事实上也和农业面源污染脱不开干系。譬如,目前氮已经成为近岸海域、长江流域以及不少湖泊的首要污染物,而入海河流总氮超标则是关键成因。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今年就曾指出渤海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持续反弹的问题,并带领相关专家团队多次赶赴流域现场调研。经过分析发现,畜禽养殖、农业种植和城乡生活等面源污染是部分入海流域总氮的主要来源。另外,多年来的监测结果也显示,辽东湾、长江口等近岸海域仍存在劣四类水质分布,主要超标指标就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对此,生态环境部也在逐步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总氮管控和治理等行动工作。例如,葫芦岛市采取两手并进的治理方式,即持续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聚焦养殖尾水治理工程,实现国家和省重点监测的4条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同比下降47%(截至2023年10月底)。长江、黄河流域沿线一直都是工业企业聚集、污染的“重灾区”,而工业园区又是工业污染的“主战场”,几乎全国各省市区域的工业园区都曾被中央或地方环保督察点过名。贵州(安顺)夏云工业园区超1/3入园企业未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企业通过雨水管网排放生产废水的现象较为普遍;河北(邢台)宁晋盐化工园区龙源污水厂因伪造篡改监测数据被查处后,管理仍然粗放;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管理松懈,基础设施不健全,部分企业环境问题突出。工业园区之所以成为工业污染的“主战场”、环保治理的“重灾区”,与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等等问题有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今年,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深化了,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也开启了......

环境违法违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督察组剑指“当地有关部门”当然了,对于此次曝光的5省份中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愈演愈烈的“水”相关违法违规问题,督察组更是不留情面的剑指“当地有关部门”。1)格尔木市和海西州盐湖管理部门对整治工作相互推诿;2)当地水务部门违规审批致远林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眼井;3)保护区管理部门未开展相关巡查,也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拯救恢复措施;4)超采区内发生数千起超量取水问题,当地水务部门基本未依法查处;5)地方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长期漠视此问题,未制定整治方案,未开展清退还湿工作;6)个别地方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监督检查,红树林砍伐破坏时有发生;7)......不得不过,有了前两轮督察的铺垫,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更速度、有重点、很直白、更敢说!更强调在“横向上”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渠道沟通建立和协作调查机制,这就很符合前阵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的更名和职责调整。而第三轮第一批重点聚焦在“水”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表现出,生态环境部接下来的工作将更严实、更彻底和更高标准。此番主拿政府部门“开刀”,辅以企业乱象曝光的行动,显然更具警示性。比起战战兢兢等着侥幸逃脱,建议大家还是及早整改,争取“提前上岸”而非“榜上有名”。最后,对于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接下来的督察下沉行动,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或者建议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